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完成接连187个小时的安稳产气,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采中接连安稳采气的国家。
可燃冰学名是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和水在高温低压状态下构成的固体结晶物质,形似冰雪,多为白色、淡黄色、琥珀色和暗褐色。由于其遇火即可焚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
可燃冰散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永久冻土中,据科学家大致估量,可燃冰散布的陆海份额为1:100,大约27%的陆地,包含极地冰川冻土带和冰雪高山冻住岩,以及90%的大洋水域是可燃冰的潜在区。陆地可燃冰散布较少是由于除了永久冻土层,其他地方很少像海底相同具有可燃冰构成的条件,而在海底300-500米的沉积物中都或许具有。
全球可燃冰储量巨大,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被国际公认为石油、天然气的顶替动力。
我国统辖海域和陆区蕴藏有丰厚的可燃冰资源。经过勘查,2016年,在我国海域,已圈定了6个可燃冰成矿前景区,在青南藏北已优选了9个有利区块,据预测,我国可燃冰前景资源量超越1000亿吨油当量,潜力巨大。
可燃冰焚烧后仅会生成少数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许多,但能量高出十倍,据核算,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和0.8立方米的水,因而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理想的清洁动力。
可燃冰是资源量丰厚的高效清洁动力,是未来全球动力开展的战略制高点。此次试挖掘成功,不只标明我国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和开发的核心技术得到验证,也标志着我国在这一范畴的归纳实力到达国际顶尖水平。(记者宋雅娟 张佳兴)